Our History

心光歷史

「心光」的中文命名取自聖經約翰福音八章12節,意思是耶穌是世界之光,跟從祂的就不在黑暗裡走,並得著世界之光。



“Then Samuel took a stone, and set it between Mizpeh and Shen, and called the name of it Ebenezer, saying, Hitherto hath the LORD helped us.” (1 Samuel 7:12)

Tag to browse ES Album

 

  • 1897-1910年代

    德國傳教士谷柏女士在1890年成立喜迪堪援助盲人協會,於1897年差派宣教士布絲樂女士到香港,在西營盤收容了四名失明的小女孩,該處名曰「就光」,其後遷往土瓜灣,心光繼續發展。
    • 谷柏女士 (1849-1931)德國喜迪堪援助盲人協會創辦人

      谷柏女士 (1849-1931)
      德國喜迪堪援助盲人協會創辦人

    • 布絲樂女士 (1860–1904)喜迪堪援助盲人協會差派來港的首位宣教士

      布絲樂女士 (1860–1904)
      喜迪堪援助盲人協會差派來港的首位宣教士

    • 位於西營盤之第一間心光院舍

      位於西營盤之第一間心光院舍

    政府撥出九龍土瓜灣作為興建心光新院舍,1901年落成,可容納50名失明女童。1906年在院舍加建新翼,多容納20名失明女童。
    • 二十世紀初位於土瓜灣馬頭角一個小山丘上的院舍

      二十世紀初位於土瓜灣馬頭角一個小山丘上的院舍

    • 早期瞽目婦女

      早期瞽目婦女

  • 1910-1930年代

    1913年「心光盲女院」於薄扶林道落成,作為永久院舍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,喜迪堪援助盲人協會的傳教及視障服務仍繼續至1919年,後由教堂傳教協會 及德國教會信託接辦。
    • 薄扶林道院舍動土相片

      谷柏女士 (1849-1931)
      德國喜迪堪援助盲人協會創辦人

    • 1913年薄扶林院舍落成

      1913年薄扶林院舍落成

  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院內女童曾遷往廣州的明心盲人院。
    1928年返回薄扶林院舍,除了外來資助,院友組成「盲女織藝園」,編織手工藝品幫補院舍收入。
    • 院內失明婦女的生活照

      院內失明婦女的生活照

    1930年政府收回土瓜灣院舍作工業發展,所有失明女童遷到港島薄扶林院舍。
    • 院內女童在摸讀書本及使用點字字排

      院內女童在摸讀書本及使用點字字排

    • 院友於薄扶林院舍留影

      院友於薄扶林院舍留影